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化学与化工学院,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为基础,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 “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支撑,并拥有设备价值达6000万元的现代仪器分析中心。在功能高分子助剂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质化工及绿色高分子合成、环境友好材料及天然产物化学、有机硅及有机氟高分子助剂及能源化工助剂化学及应用等研究方向上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突出,在国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
本学科重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和国际国内合作,重视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和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类项目的研究,重视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并鼓励研究人员承担企业课题。本学科于2006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工二个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功能高分子化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功能性轻化工助剂与涂层技术。基于可控聚合和定向设计,制备特种纸用助剂,阐明了其对纸张的同步增强增韧机理,揭示了提高特种纸性能的分子机制。目前已应用于第四、五套人民币,钞票纸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并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开展功能导向设计的环保涂料、皮革化学品、特种表面活性剂等的研究,有力支撑了轻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2、化石能源高采及清洁转化过程助剂制备及应用。针对我国西部低渗透致密油气藏改造的需求,设计制备了绿色环保的水性高分子、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等调剖、压裂、酸化用系列化学品,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开发基于低阶煤制浆的水母型、双梳型聚羧酸系列水煤浆分散剂并揭示其作用机理,为我国油气煤降本增效、绿色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
3、绿色能源催化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应用。针对目前能源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能源催化材料设计、构筑及应用等方向开展研究。获得了GaN、Co基等催化剂高效制备丙烯、清洁燃料等系列创新性成果。揭示了光电热催化低碳烷烃脱氢、CO2基能源合成等绿色工艺过程中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探明了催化剂宏-微-纳多尺度和反应器结构对催化反应传递过程及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4、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针对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需求,通过多层次结构设计(如多孔结构、隔离结构和核壳结构等)与绿色制备方法开发了具有导电、传感、储能、诊断等系列高性能电极材料,揭示了微观结构及界面作用与宏观性能的构效关系,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能一体化设计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5、秦岭植物及微生物活性物的发现、合成及应用。针对秦岭特色生物资源,基于同位素组学,创建了新型O、N同位素组成测试技术,首次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仪上实现了O、N四同位素组成的同时测定,开展了源自秦岭中植物及微生物的研究,首次分离得到40多种具有高抑菌性、高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并设计合成了150多种新化合物,阐明了其活性的构效关系。